时光轻缓 岁月有情(转帖)
2022-01-11 15:12:59   来源:郝富红   评论:0 点击:

\

时光轻缓  岁月有情
 

原创 sxjzlx 一方径 2019-08-30 09:00
 
       本网编者按:本文由林暾熹校友推荐。郝富红老师的文章文笔流畅,情感丰富,生动感人。其中第六节写到了刘莲老校长在榆次二中工作时的情况,让我们进一步了解了刘校长的知性睿智、大爱情怀。值得一读。
 
 \
01.

 
       原编者按:榆次二中,对于榆次人来说从空间上讲,她是一个地理坐标。从精神上讲,她是榆次人的精神家园,承载了多少代榆次人的回忆与梦想。毫不夸张地说,每个榆次人,尤其是对于渴求知识的榆次人而言,都有一个二中情结。作为学生,以能够进入二中学习为荣,作为老师,以能够在二中教学为荣。然而,她的荣光并非凭空而来的,正是有无数个像作者这样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教师坚守在工作岗位上,不计回报的默默付出,才有了今日二中的辉煌。
       作为榆次人的小编同样与榆次二中有着不解的情缘,小编高中的最后一年便是在榆次二中度过的,那时的二中还没有迁新址。我们毕业后第二年旧二中便被夷为平地,之后在其旧址上建起了榆次老城。新二中虽然气势恢宏,窗明几净,设备先进,但却怎么也挡不住我对旧二中的回忆与思念,每当路过榆次老城时,不免都要多驻足一会,抚今追昔,想到痛惜处,不觉也会眼眶湿润。
       本文写到了小编自己的家乡,不觉有点多言,请各位读者还是跟着作者的笔端体味下面一位老教师眼中的榆次二中吧!
——路华普
 
时光轻缓  岁月有情
郝富红
 
       窗外细雨迷蒙,面对已经做完的试卷,我竟然心猿意马。
       那年我15岁,正在参加中考,至于是1981年6月的哪天似乎没有留下过多的记忆。宽大的教室不是我们村子的小教室可比的,中郝村长庆寺东侧殿改造的教室只有向阳的一面开有窗户,面对讲台,每行只能摆放三张小桌子,一张桌子坐两人。
       我的个子是班内最小的,永远坐在第一排。从来不知道坐在后排的感觉,也就常常想象个子长得高些,能够坐在后排环视教室全貌的情景。
       实现这个愿望竟然是初中生活即将结束,彼时身在榆次二中中考考场。我的座位是倒数第二排靠近窗口的位置,试卷顺利答完之后,身心放松,整个教室宽敞明亮,透过南北通透的大窗户可以看到窗外斜织的雨丝。原来后面的视眼开阔,一览别人埋头桌案默默地付出,竟然可以遐想每位考生华丽转身之后瞬间创造的奇迹……胸中涌动的激情就是从那时开始的,是榆次二中激发了我对新生活的渴求,她像一束光冲破懵懂引领我看到光明、未来、美好……
       再次与榆次二中相遇是在10年之后,妹妹考上了榆次二中高中,我去送她。
       阳光下,“欢迎新同学”的大红条幅鲜红亮丽、熠熠生辉。学生宿舍干净整洁,老师博学而和蔼可亲。妹妹是兴奋的,而我是羡慕嫉妒的。
       总觉得,榆次二中的门槛是高的,她高高在上,须仰视须观瞻。尽管她开启了我内心的渴望,我还是没能在榆次二中就读,更不敢想象在榆次二中工作。师专毕业之后,毫无悬念地接受了分配,从哪里来回哪里去。其实,妹妹是我的学生,填报志愿时,别的孩子填报师范院校而我力主她报了榆次二中……
 
       能够以教师身份站在榆次二中教室的讲台,是在1999年6月。
       天地总是大的,外面的世界总是精彩的,新鲜事物总是常常刺激人的探求欲。几经辗转,我调入了东大街中学。奔忙的脚步渐缓下来,也有了时间感受这个世界带来的新奇。那个下午,同事们正在热烈讨论国家的日渐强大,身为国人的自豪。香港回归之后,澳门即将回归。自己就是国人,自己就是国家的代表,国家强大了,仿佛自己就扬眉吐气了!
       “大家快看看,咱们学校有中考监考任务了……”教务主任拿着一张纸进了办公室。
       大家纷纷上去看是不是有自己的名字。那时候,能够监中考可是很光荣的事情,而且有补助。
       “中午不用回家啦,二中免费安排午饭呢。”
       在物质还不太丰足的年代,能够吃到免费的午餐,谁都是很高兴的……
       由此,我第一次站在了榆次二中神圣的讲台,面对30张稚嫩的面孔,仿佛穿越时空看到倒数第二排靠窗户的位置上,15岁的自己完成中考试卷后正出神地看着窗外濛濛的雨丝,那时的自己一定不会想到今天的自己能够以监考老师的身份站在讲台吧……
       试卷是需要手工密封的,卷子墩整齐后,用大纸夹把卷子夹好,再用锥子一针一针地对着密封小圈扎下去,一般这个貌似苦力的活儿是男老师们的专属。女老师们负责用两寸长的缝衣针穿上白棉线,在小孔中间往返穿行。这个时候,女老师们常常暗中较劲,比赛谁的试卷最先缝完,验收员检查无误之后,再用密封条把针脚全部粘住,装到试卷袋里,袋子外也要密封,在密封条上以倒三角的格式签上自己的名字,所有的工序完成。
       “真快……”验收员举起袋子前前后后仔仔细细地察看着。验收员可都是榆次二中教务处的老师们,检查得特别严格。
       “中考可是大事,马虎不得。哦,挺好!可以了。”得到首肯,抬头看看别人还在手忙脚乱地缝针,心内一阵轻松。
       现在想想,那时也是年轻,什么也要比个高低争个快慢。其实,也是想赶快到餐厅吃免费的午餐。由于监考老师多,餐厅就安排在大礼堂。看着舞台上暗红色的帷幕,又仿若看到12岁的自己羞羞地站在舞台上领取“榆次市三好学生”奖状的情景。领奖的前一天晚上睡不着,还在想,如果上台讲话,该说些什么呢?想到此,不觉摇摇头。少年的天真无邪也许就是日后奋进的种子吧。
       “快排队了,愣怔啥?”同行的老师提醒我。
       免费的午餐在今天看来就是一大碗桃花面,烧肉丸子,香香的卤汤。细细地嚼慢慢地咽,直到把最后一口汤喝掉,留在唇齿之间的滋味,至今想来依然难忘……
       其实,每每中考高考,榆次二中都要给二中住校的学生以及各个学校来监考的老师们提供免费的午餐。不论那届领导班子都延续了这个传统,一直到现在,成为榆次区中高考监考中唯一一个提供免费午餐的学校。如今,也不再是大碗的桃花面,而是讲究营养搭配的特色自助餐。我记得,2008年高考日,又适逢端午节,榆次二中的免费午餐竟然加了粽子和凉糕……
 
 \
02.
 
       对于我来说,榆次二中早就成为我心心念念的一块圣地。她吸引我的,或许是排房教室大窗户外斜织的雨丝,或许是阳光下熠熠生辉的大红条幅,更或者是那碗免费的大碗桃花面吧。
       总而言之,我内心的光芒是她赐予的,穿透云层的时候也无限地照亮了自己。
       2002年11月,我如愿调入榆次二中,成为她的一员。当时的感觉说出来也许很多人都不会相信,没有过多异乎寻常的兴奋,现在想来,竟然像踏踏实实回了家……
       之后,我承担了改版《英华》小报的工作。尽管之前在东大街中学有过主编《绿荫》文学小刊的经历,但是专职编辑在榆次人心目中堪称重点中学的校报,压力是可想而知的。《英华》报从1995年9月创办,直到2002年4月改版休刊,7年时间71期。她清晰地记录了文庙清晨那一缕灿烂的光芒、二中日渐兴旺前进的步伐,见证了琐碎文字里二中人鲜活绽放的风采。经多方努力,2002年12月,油印的《英华》小报改版为4K四版新闻纸套印正规的报纸《榆次二中》校报。其间四年时间,我与《榆次二中》报朝夕相处,把这一方天地当作舞台,展示二中人的精神风貌,解读大二中的教育情怀,尤其见证了2003年8月学校从龙王庙街四号旧校搬迁到文苑街182号新校的重要时刻。
       之后,由于工作等种种原因,遗憾放弃编辑工作,但是深深的怀念总是在暗夜不停地偷袭。我经历过一线教师的披星戴月,也感受到了编辑工作的酸甜苦辣。采稿、编辑、排版、校稿、印刷、发放,无数次的重复后仍然能一如既往静下心来完成一期一期的报纸编辑工作,如今反思,除了发自内心的喜欢并把自己当作二中的一员之外,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学校领导的凝聚力向心力、各个科室人员忘我的工作态度、每位老师的勤劳敬业、同学们对知识的渴盼,它们内化为我源源不绝的感动以及想广而告之并发扬光大的动力……我愿意把这一份份豪情一股股力量原汁原味记录留存,并由此岸摆渡到彼岸,登高望远传承发展。
       曾记得,首期《榆次二中》报成功改版,被全区众多兄弟校的报刊争相效仿并借鉴,许多模式一直沿用至今。如今,再回首那些无法忘却的日子,轻嗅十五年前的墨香似乎还氤氲在至今都无法忘却的无数个夜晚——常常享受键盘清脆的哒哒声在寂静校园的天籁之音,与满天繁星邂逅与迷蒙路灯相伴;也无法忘记常常萦绕在脑际的瞬间——逐渐成熟的小记者们以他们敏锐的新闻触角捕捉到采访线索时相聚在一起既兴奋而又充满朝气的笑脸,展现名校名师风采、承载学校风貌的报纸送到兄弟校以及上级单位时的认可……既然热爱,无需理由。用细节,用执着,用精益求精赤膊上阵,力争从各个侧面反映二中人的诚挚气度与文化品质。
       2002年12月第1期到2006年5月第32期的《榆次二中》报,寄托了我最为本真的人生追求,在与这份报纸相识相处的四年中,我不断修正自我,在删繁就简中蓄积力量,希企这位亦师亦友的校报能标新立异、月月盛开鲜花……
       此时此刻,我所能做的,是感念身处榆次二中大文化氛围的温馨,是不忘这段历程带给自己的非凡意义,保持对这片健康园地的热爱,更加用心立足眼前,努力工作,以行动回报不离不弃的思念,以责任勇于担当曾经的麦田守望……
 
       2006年9月,由于工作需要,我从事榆次二中初中语文兼班主任的教学工作,陶醉其中,其乐融融……
       班主任和孩子们接触最多,感情自然就在磨合中不断加深。他们常常以他们的方式让你纠结、让你牵挂、让你感动……
       那是个冬日,下班回家的路上,我不小心踩在冰溜子上,滑倒了,钻心地疼,竟然站不起来。不是一般的崴脚,我的左脚踝关节当场骨折。
       好像那天从学校出来就特别累。现在的孩子们几乎和老师同步上下学,累也是常态,同时这些零零后装在脑袋瓜里的不知是些什么,沟通已经成为横在师生之间的最大瓶颈。
       坐看流云、静听鸟语,享受休闲时光成为一种奢望。
       亲爱的同事在看望我的同时还是无法释怀他们牵挂的学生,“现在的孩子好难教,都不知道人家心里想些什么……”“怎么就教不会呢?”“你呕心沥血,他无动于衷……”
       是的,期盼后进生迈入优生行列竟然如想让骨痂光顾一样艰难……
       送走同事,一群刚从初三升入高中的孩子们就闯了进来。
       留在学校继续上高中的,都是班内的佼佼者。每到元旦,都是孩子们相聚相欢的日子,几乎约定俗成一般,都会来我所带的新班级看望我以及他们的学弟学妹。照例他们会互相推推搡搡逐个走上讲台,或表演节目或好像阅尽人间沧桑一般的智者面对台下带着极崇拜眼神的学弟学妹们提建议提希望,一如他们在台下聆听台上学哥学姐们的谆谆祝愿一样。
       “元旦联欢去老师教室了,小屁孩们说是您的脚受伤了……”
       “老大啊,怎么就那么不小心啊……”“非要穿高跟鞋撑个子,好了吧?还是坡跟的,脚掌根本无法感知地面的接触点,我妈就崴过脚,我都把她的鞋子扔掉了诶。”
       ……
       热闹或者说喧嚣冲淡了将近两个多月的空寂。孩子们的关切令人感动,大家嘻嘻哈哈拍视频、汇报学习情况。
       “老师,您知道吗?咱们班的赵星星是年级第一啊!”这个孩子初中的最好成绩是年级第四,要知道初中学生就近入学,对手相对较弱,而高中的竞争力是非常强的。学校本着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的理念,汇聚了全区的众多优质生源,而赵星星能在升入高中后,成绩一路飙升,大大出乎我的预料。感叹之余,想到这个孩子的与众不同。她竟然可以在大家按部就班学习讨论之时,忘我地陶醉在自己的学习空间;为了强化记忆手舞足蹈,为了积累写作素材随时随地记录老师同学的有趣对话、俏皮俚语;作为女生不修边幅、我行我素,有不少同学对她颇有微词。现在看看大家对她发自内心的赞扬,不禁想到庄子,一事精致,足以动人呐……
       其实。和孩子们相处的日子里,常常被感动,也常常被感化……
       曾经收到过孩子们的很多礼物。自制的贺卡、茶杯、笔筒、相册饱含着孩子们的无忌用心,大捧的康乃馨鲜花出现在你面前就像看到了一张张幸福的笑脸。
       我有个习惯,孩子们下学之后,都要到教室看看。吼一声“关灯关窗锁好门”,好像这一声大吼就是一天工作的完美结束,是众多标点符号中的句号。而在2014年深秋的晚自习之后,看到窗口通明的亮光,有一丝丝不安,“怎么还没有回家?都几点了?不怕家长着急啊?”
       就在推门的刹那,教室瞬间一片黑暗。恍惚于时空停滞的刹那,“老师,生日快乐!”是全班同学齐声的吼,饱含真情!我分明看到教室正中的地上有一个大大的心,是用蜡烛排好的大大的心!火苗一闪一闪,合着掌声合着歌声“祝你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哦,祝你生日快乐……”眼泪是再也拉不住的孩子,挣脱束缚羁绊肆意狂奔,那些想忘忘不掉的过往,和着眼泪汹涌而来,扑入你的眼帘,撞击着你的心房。为师的苦辣酸甜、迷蒙惆怅、抱怨无奈瞬间土崩瓦解,化作沐雨的春风,十里百里延伸向诗意的远方……
       那个瞬间,温暖着我之后的杏坛人生、冷暖冬夏。不再有急躁,不再有放弃。摔倒的拉起来,走得慢的推一推,行走困难的拽一拽……
 
 \
03.
 
       我想,缘起缘续,其实都是内心自带光芒的人在和时间赛跑,希望内心的光芒在照亮自己的同时,照亮别人,如果可能更希望照亮这个迷人的世界……
       2018年9月,我亲历了榆次二中建校70华诞,与园丁与桃李共襄盛举,感佩先贤睿智,常思从之而奋进,心生鼓舞……
       70年前,常国棨、常国棐谋划榆次未来的时候应该是把富户街79号当成了南阳卧龙岗或者襄阳隆中了吧。尽管未出茅庐,但是能够运筹帷幄以教育为先决胜千里,而今看来,堪比诸葛。民国35年(公元1946年)9月抗战胜利后,榆次小城与全国各地一样,百废待举,有识之士期待通过兴学,教育救国教育兴邦。常国棨、常国棐等人认为振兴榆次教育,必须从培养师资入手,奔走呼号联合胸有家国之人,倡议建立榆次简易师范学校。估计他们也未曾想到,富户街79号竟然会成为榆次教育的龙兴之地,成为榆次教育的沃土,在未来的七十年之后会孕育出榆次二中这棵参天大树。
       之后的一年,学校正式迁入龙王庙街4号的文庙后院(即学宫)。
       在晨光微熹的泥泞中,两辆装满书籍的马车,在榆次县中全体师生以及社会各界的夹道欢迎中驶进了文庙,一本一本图书被整齐地摆放在后院的“尊经阁”。从此,榆次县中有了正式的图书馆,县中师生除教科书之外还可以阅读各类图书,这是漂洋过海学成归来的留日学生赵锡恒(现修文镇王村人)送给榆次县中的礼物,这位农家子弟在父辈耕读传家的熏陶下,以书籍为火种,希望用丰盛的知识让家乡子弟明文理、悟德行、建宏业,这何尝不是照亮榆次教育的万丈光芒?如今榆次二中宽敞明亮的图书室和阅览室成为师生的阔心江海,绿色阅读更是涵养了孩子们的锦绣年华。真希望能看到常国棨、常国棐、赵锡恒双手斜插衣兜,穿行于图书之间,且走且翻看精美图书的情景。阳光透过大窗直射书架,映照在他们的脸上,荡漾的是满意的微笑和一缕神往……
       “以为晋校,在晋之中。罕山涂水,待有责任。闻鸡起舞,破浪成风。科学之上,钻研之功。唯诚唯谨,格物正恭。谋人类福,表造化功。为此宏业,责任为群。自强不息,贯彻始终。”无论是班级候课、集会活动,还是课间出操,嘹亮的歌声总是响彻校园上空……未来求学的日子、漫漫学途中,这首校歌成为孩子们或坦途或坎坷或疑惑或痴迷而始终坚定不移一往无前砥砺前行的动力。勤奋做底,科学为桨,格物严谨是为舟,责任担当是为帆,这一艘满载潇涂教育的方舟几十年来乘风破浪,从此岸摆渡到彼岸,为小家为大家输送了各行各业无数出类拔萃的人才,学界大咖、商业娇子、军中之魂、政界精英等更是数不胜数。而当时创作校歌歌词的沈剑忱、为校歌作曲的张荣轩怎么也不会想到,他们两个早已被全校师生尊为引路人、视为巨擘天人!
 
 
 
 \
04.
 
       上图为现任校长王文清向原第二任校长刘莲女士赠送纪念品“母子相望鸟尊”,意为榆次二中学子会永远记住“刘莲妈妈”。(摄影 白瑞宏)
       正式定名为“山西省榆次第二中学校”是在1954年8月12日……
       整体搬迁至城北文苑街新校是在2003年8月……
       当时,学校要申报省示范高中,我参与了学校校史档案的整理工作,负责收集整理历任校级领导的资料。触摸那些泛黄的照片,静静地感受它们穿越时光之后的真诚、内敛与朴实,感受着二中几代人传承的力量,瞬间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沉重,尽管只是资料的收集整理,可分明让人感到了责任与担当。
       刘莲校长是14位历任校级领导中唯一的女性,她的别样风采总是牵引着人们的目光……
       身为南国女性却早已适应了北方的生活,而身为南方人的习惯却无论如何难以改变。夏秋季节师生常常看到高挑个子、齐耳短发的刘校长竟然在校园打着赤脚,在教室外巡查自习,驻足在微雨迷蒙中的状元桥凝视长空……
       也许,这位温柔知性的女校长又想到千里之遥的美丽家乡了吧……为了保家卫国在高山丛林打游击;为了国之振兴服从调派北上榆次小城从事教育事业;为了响应号召,带领师生参加农业劳动、深翻土地、大炼钢铁……
       山路弯弯,灌木枝挂破了一位同学的衣服,而刘校长像变魔术一样从荷包中拿出针线,动作娴熟地缝起了衣服上拉开的口子……
       300名师生参加文峪河水库的拦洪大坝建设,驻扎营地距离工地20华里,每日劳动要往返四个小时,高强度的劳动更激发了刘校长对体弱孩子的关心……刘妈妈关爱着她的学生,学生们更离不开他们的“校长妈妈”“刘莲妈妈”。
       1961年12月的一天,刘校长带着调令本来要悄悄离开工作生活了三年的学校,可榆次火车站早就围满了送别的老师们孩子们……
       观览资料,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刘莲校长的大情怀大境界,她的光芒明亮而耀眼,感动着周边的人以及试图接近她的人。而我在整理影像档案资料时只看到她与同事的合影,没有找到一张单人照,真是遗憾呐!为了能从集体照中把刘莲校长的形象清晰地提取出来,我上网查了资料,下载了photoshop软件,用了几乎一周的时间才把刘莲校长的图像单独抽离出来,看着刘校长清秀的单人照片,竟然如释重负,感觉为榆次二中做了一件了不起的大事!
       六十年后的今天,远在广州95岁高龄的老教育工作者、有80年党龄的老共产党员刘莲,仅2018年就捐给她曾经工作战斗过的榆次二中十一万元,设立了“刘莲奖学金”并赞助出版《二中情缘》……现任校长王文清带着全校师生浓浓的情谊、真切的祝福拜访刘校长,第十四任校长与第二任校长的双手紧紧地握在一起,跨越一个甲子的牵挂终于在一个耄耋老人的银发中灿烂出母子相望的鸟尊容颜……
       时光轻缓,岁月疾驰而有情。我依然怀念倒数第二排靠近窗口的位置,依然怀念大窗户外斜织的雨丝……
       我的眼前也常常会闪现晨光微熹中装满书籍的那两辆马车,富户街79号那跃动的烛光,刘莲妈妈那慈祥睿智的笑颜……
       有时,我会想无论是谁,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都在平行时空中尽最大可能做最好的自己,以自身的光芒成就丰富多彩的世界,常国棨、常国棐是这样,赵锡恒是这样,沈剑忱、张荣轩是这样,刘莲校长也是这样,之后的历任校长们也是这样,千千万万个他们和她们都是这样……
       我常常仰望笼罩万物的苍穹,感喟生命的伟大与荒芜;常常面对闪烁微光的星星以及偶尔划过星空的流星,感受着强大能量的存在。那惊鸿一瞬的光芒是万物本真的初心,他以一种行走于纷繁世间的姿态,不急不缓,谦恭温雅,享受花开的明媚,守候飘雪的澄澈;那光芒恰如人之初心有傲骨,更有锋芒,在时间的长河里,用豁达之心,享受专注,享受前行,与物质无关,与利益无关……没有迷茫,没有片刻犹豫,直指天宇,抑或普照大地......
 
作者简介
 
 \
05.
 
       郝富红,山西省榆次区高级教师。晋中市诗歌协会副秘书长、榆次区作家协会会员、榆次区诗歌协会会员、榆次区朗诵协会副主席、《天涯诗刊》编辑、《九州诗文》特约编辑、中国作家在线签约作家。
       曾创办《榆次二中》报并任编辑,有影评、散文、现代诗等多篇(首)作品刊载于《当代诗人》《晋中日报》《三晋都市报》《乡土文学》《九州诗文》《天涯诗刊》《潇河》《吐月》《宝塔山》等报刊杂志。荣获2017年首届“中国十佳当代诗人提名奖”;《原酿酒.高粱花》荣获2016年“梦之路.原酿酒”全球华语诗人大赛二等奖;《大爱晋中》荣获2017年晋中市新年新诗会创作奖;2017年在梨花春诗歌仙子大展中获得梨花春诗歌仙子奖;《遇见濩泽古遗址》荣获2018年山西名胜古迹风貌大赛二等奖,《普洱茶的传奇》荣获2018年首届中国云南普洱茶安散文大赛优秀奖。
 
       作者:郝富红
       编辑:路华普
       审核:赵  琳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省实校友返母校,仁心仁术谢恩师(转帖)
下一篇:人民的文艺|张桂光:博采众长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南方网)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