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实,我为你自豪(伍柳亭)
2019-01-19 08:21:33   来源:伍柳亭   评论:0 点击:

\
 
省实,我为你自豪
 
      我们的母校——广东实验中学,是我成长的摇篮,我有幸在这个学校学习、生活了11年(小学6年、中学5年),在这里度过了快乐的童年和青少年时代的幸福时光,留下难忘的记忆!
      省实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省实”是原广东实验学校的简称,由原华南师院广州附中与华南师院广州附小合并而成。它成立于1960年,从创办之日起,就高举改革、实验的旗帜,开展小学到中学十年一贯制实验,在改革实验中发展、壮大,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它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文革”前的广东实验学校,“文革”中的60中,“文革”后先复名广东实验学校,1987年改名为广东实验中学。它的前身可追溯到联大附中、附小,中山大学附中、附小,广东大学附中、附小,广东高师学堂附中、附小。这里有高高的红棉树,飘香的白兰树,有朴实的平山堂、科学楼,还曾经有实现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的会场,国民革命军北伐誓师的广场,鲁迅曾经生活的地方;走出了一批像林基路烈士一样精忠报国的仁人志士,还培养了钟南山等7位院士,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形成了优良的学风、教风和校风,并且代代相传。深厚的文化底蕴让我们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受到良好的教育。除了有高质量的课堂教学,还有丰富的校园生活,合唱队、舞蹈队、管乐队、话剧团、篮球队、足球队、羽毛球队、乒乓队……当时在广州都是小有名气。更为可贵的是,所有活动面向全体同学,没有任何门槛限制,只要有兴趣,都可以参加,没有因为学生之间的差异而排除在外,真正体现了学校一切活动的育人性质。每个同学都可以在自己有兴趣的领域发展,学习成绩平平,一样可以成为球场上的主将,舞台上的明星,乐团的高手,一样能够得到发展,这就是学校给我们的良好教育!是我们省实发展值得传承的好传统!虽然十年制的实验由于“文革”而中断,但是后来的事实证明,省实培养的学生素质好,质量高。其中一个很突出的例证是,1977年恢复高考,湛江地区有一个“大新闻”,五一农场学校“教师告急”,因为该场学校绝大部分教师是省实毕业的“知青”,他们参加高考被录取,要离开农场进入大中专学校学习,农场学校几乎走空了。在1977年进入大学学习的同学中,从六年级到十年级都有。而且,我们广州军区生产建设兵团七师九团的篮球队(以省实同学为主)在全师也是颇有名气。九年级的吴捷玲、谭颖还是兵团宣传队的台柱。当时分配到七师九团的知青来自三个学校,我们省实的同学在各个岗位、工种都是骨干,以肯学习、能吃苦、认真做、干得好而受到老农垦战士和职工的欢迎。这是对省实教育的最好检验,最有说服力的评价。我感恩省实!它为我的终身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使我在后来的艰苦环境能够自强不息,在十年之后恢复高考得以跨进大学学习,圆了大学梦!
      令我难以忘怀的,还有我们的老师。省实的发展,得益于有一支爱岗敬业的教师队伍。省实创办后新老教师人人投身教学改革,教学彰显特色。回想起来,省实的老师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教书育人,有很强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老师爱生如子,有教无类,对有困难的同学更是给予关怀,为有困难的学生补课,甚至在生活上给予照顾。二是课堂教学很注意归纳总结,传授规律性的知识,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在我的记忆中,刘莲校长,一位抗日战争时期参加革命的老干部,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她亲近学生,尊重教师,受到师生爱戴;先后担任我们班主任的杨华铭老师、陈义珠老师、刘选殷老师,都是可亲可敬,与同学亦师亦友;而周惠梅等科任老师教学各有特色,热情关心并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同学。我们的师生关系一直延续到现在,正是建立在老师们爱心育人的基础上。我感恩老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十五年后我也成为老师,我以此为座右铭,用爱心与智慧教书育人,关心每一个学生,尤其是“问题学生”,转变了“乱班”,受到学生欢迎、家长信任和同行的认可。老师和前辈的榜样,实践中的学习探索,使我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对教育的认识不断升华,我的视野进一步扩大,1995年,有幸受邀作为主旨发言人在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的教育论坛作主旨发言,受到国内外代表的关注。
      母校省实给我奠定了人生基础,留下难忘的记忆!一个学校的历史和传统,实质上是一种文化的积淀,是学校发展的宝贵财富。今天,在我们离别省实50年后重新相聚的时候,愿借此表达我对母校、对老师、对前辈的感恩之情!愿省实精神发扬光大!
 
(三)班  伍柳亭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迎新春文化惠民进社区(李小萍)
下一篇:鞍钢——新中国钢铁工业的摇篮(关雅琴)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