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军旅故事•79战争.第1季(13-15)-陈仕军
2020-03-31 08:44:11   来源:陈仕军   评论:0 点击:

\

我的军旅故事·79战争.第1季(13-15)
 

       题图:作者陈仕军  1977年  湖南军营
       广州军区第145师433团二营六连文书
 
十三、同框姑娘
       高中某个学期,学生需要轮流到分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为期一个月。
       那个年代,城市的中学都要在农村里弄一个简易分校。
       我就读的华南师院附中,其分校设在清远县飞霞山山麓,学生以班排为单位被安插到山脚下周边的一些村子里,与贫下中农“同吃同住同劳动”。
       期间,我就遇到过一幕同框场景。
       飞霞山田心村的人口不知道是客家还是少数民族,衣着居然也和眼前越南人的服饰一模一样,真的一模一样,也盘着头。
       那年也曾看见过几位飞霞山当地村子里的少女,她们一起在水边洗衣服。
       就那么巧,也是在最右手边,那位女生面容姣好,婉约内敛,肤白如瓷,使我不由惊艳起来。
       再看她:仪态秀丽端庄,眉宇清艳脱俗,与越南姑娘相反的是,她“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就是迟迟不食人间烟火,让你看不透。
       这会儿难得一见:她摘下头巾,身子一侧,一头黑发随意地披撒在脑后。整个过程神态唯美,性感撩人,又不失大气端庄。
       与身边一众女生晒得蛮黑相衬,她宛如出水芙蓉雪中莲,让人挪不开眼睛、想不关注都不行。
       “最右手边那位女生的家长是地主成份。”走在我身旁的一位女同学提醒我。
       那年代社交关系都带阶级成份的。
       “真可惜,难怪她总是低着头。嘿?你跟我说这个干嘛?”
       我在叹惜,但又觉得女同学的话里有渣。
       “你不是一直盯着人家吗!”
       “去!”
       ……
       “班长——班长——”
       班里的小蔡站在村北头,大老远地喊了过来,我那曼妙的思绪,眨眼随风远去。
 
十四、窄路相逢
       我一个人返回村里。
       田埂很窄,远远地,迎面一位肩膀瘦弱的越南姑娘挑着一担空木桶,两臂平伸搭在担挑的两头,黑布巾盘头,正在煽动着两条宽阔的裤腿,风摆荷叶似的走了过来,两只木桶微微晃悠。
       嘿!
       真不是冤家路窄,其实还是冤家路窄。
       昨天还是兄弟国家,今天两国成仇,人与人之间关系十分微妙。
       过去两家孩子一起玩大的,今天家长之间突然翻脸,友谊纸船说翻就翻了。
       眼下冤家路窄,各要尊严。
       她让?我让?郁闷啊。
       如同两国舰艇,在海洋上一线相遇。
       有专家指出:两船相撞,多半原因是互不相让。到了跟前,再想让也来不及。
       其实,田埂不高,稻田干枯踏实。
       30米,看得清楚,她年龄略比我大一些的样子,一路上微微低着尴尬的脸,面部表情流露出与我心里面同样的纠结。
       20米,看得出来,她的神情不带厌恶,只有焦虑和征询,还带有女性的倔犟。
       我能接收到:她自己心里很清楚,走在她面前的既是昨天的“亲密兄弟”,又是今天的“不速之客”。但她又想善意地告诉我:她期待我让她。
       这说明,她还是愿意赌一下:选择相信我军以往的军民情怀。因为她挑担水桶,正在忙活,路人甲礼让一下也理所当然。
       重点是,或许她知道:在村庄里面家家户户的板壁缝隙背后,还有很多她的热心观众。她要秉持民族气节,日后在村庄里还要挺胸做人,不能留下一个在外籍军人面前无端懦弱的话茬。
       10米,我的大脑一直高速运转,早就有了答案。现在剩下的只是有点儿想观察个究竟,她到底打算让,还是不让?
       甚至,我已经因应我俩的步速步距,运算出:当剩下3米距离的时候,双方或者某一方都必须作出反应,否则马上就会四目相怼,就像茫茫大洋上的船,居然也会相撞一样。
       有意思的是,她的表情越发紧张和焦虑,看不清她的额上是否还渗了汗。
       8米。我绅士般迈向干枯的稻田。
       这是一段礼貌的距离;也是一种不拘小节的民族大气。
       两舰最终安全通过,我的表现是专业的。
       我走在田间,没有再看她,不再让她有压力,大家若无其事地通过。
       我也没有再次走上刚才的那条田埂,而是另辟蹊径,让一切显得更加顺其自然。
       我又在想,如果真有她的观众,这会儿他们都可以舒口气。
       没准,隐藏在某个地方的,随时可能作出冲动反应的,甚至会冒着致命暴露的,那个瞄准我的枪口也应该放下了。
       在军队里,多年的军民鱼水情耳濡目染,为了民众且不说让路,冒生命危险去救死扶伤也使然。尽管手中枪的本身,在似敌似友面前就已经自带了令对方仰视的霸气和特权。
       不得不说,她的民族骨气让我赞赏和敬佩。
       我要做的是,让一位有骨气的越南妇女感受一下:中国人民解放军刻于骨融入血的善良。而且,当我们给予他人善意时,还记得悄悄地呵护他人的尊严。
       也让她领略一下: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品格,即便是在我军铁蹄下的区域,也不会咄咄逼人,更不会倚势凌人。
       据随军翻译反映:让部分留守的越南村民最为震惊的是,我军的许多飞机在天亮前低空掠过了他们的屋顶,声音巨大,光亮穿透板缝,房子受声浪冲击,颤巍巍的随时都有坍塌的可能。
       “我们有出动飞机吗?”战友们你看我,我看你?大家都知道我军飞机并没有出境。
       “不是的,”翻译连忙笑着补充:“应该是说咱们的火箭炮。”
       哈哈!
       是啊,每门火箭炮都有十几二十多管,齐发时发出“去去去”的响声,火箭弹的动力推进装置持续带有椭圆形尾火,搭载着死神,鬼火般光亮,而且还一拨接一拨的。
 
十五、针尖对麦芒
       越南,1979-02-17战争第1天。
       上午9时许,“吃早餐啦——”
       啥?
       早餐?
       战友们个个挑起眉毛,喜出望外。
       自从昨夜“提刀出帐,飞身上马”,一路上披星戴月,披荆斩棘,为了追赶战争节奏,人不敢怠慢马不敢停蹄。至于什么时候吃饭什么时候睡觉的事,真没怎么带在心上。
       现在忽然间有一份驱寒暖胃,热气腾腾的早餐,谁不惊喜?
       说句心里话:驰骋沙场,如履薄冰。如何应对下一步,如何面对未来;怎样完成好任务,怎样保存自己。才是每时每刻,每一个军人身心的全部。
       伙房里。
       炊事员手上抛着一个白白的大面团,一边旋转一边往锅里漂刀削面,白白的面片如海豚般跃入大海,在沸腾的大锅里追波逐浪。
       “怎么会有苏联白面?”我诧异地问。
       “吖!这你也懂?”炊事员比我还惊讶,随后又道:“哦,忘记了你是城市兵。”
       炊事员一边削面,一边往伙房里的一个角落噜噜嘴,神气地告诉大家:“中国大米、苏联白面,都是缴获越军的!”
       一眼望去,光线不足的木屋里,紧靠板壁整整齐齐叠放着一大堆100公斤装中国大米以及25公斤装苏联白面。
       “以后呀,”他兴奋地宣布:“早餐苏联白面,中午晚上中国大米!”尤其说到两个粮食名称就特别起劲。
       ……
       他说完,见大家听了这个消息之后,出奇地没有一点波澜,他又继续补充道:“听后勤分队的同志说,咱们的中国大米,被他们当作防御沙包,堆放在阵地上用来对付咱们呢!”
       ……
       第一次沉默,是大家都知道,越南之所以取得了抗美以及国家统一的成果,全仗着苏联和中国的强力支援。现在,物资成了战利品不足为奇。
       第二次沉默:是大家都面面相觑,义愤填膺!
       当大部分中国人还处于将温饱作为生存的第一需要之时,中国政府仍然号召人民勒紧裤带,也要满足越南政府索要的清单项目——人力物力包括枪炮弹药和粮食。
       现在,人家吃不完,还兜着用来对付你,躲在你送的中国大米背后要你的小命!
       试想:人家沙子石子都懒得去掘了,顺手就将你送的中国大米,成为打击你的完美工事;在大米上面,还摆满了对付你的枪支弹药,就连那些枪支弹药也有部分是你送的;后面,后面还藏着一副副白眼狼的獠牙。
       真是令人“怒从心上起,恶向胆边生!”
       指挥部。
       军情繁复,瞬息万变。各种指令、各种情报循环交替。
       辖区范围已由我营8连、机炮连以及多个民兵连队完成布控。
       这时候,前方不远处的莫弄镇战事正酣。
       上午9时40分。
       41军121师以一个营的兵力,已对莫弄镇形成包围并占领了莫弄镇表面阵地,为121师主力、以及正在焦急等待军路通车的123师(欠368团)步坦混合主力的穿插打开了突破口。该部继续组织打击莫弄镇坑道内之余敌。
       高平地区大部分为山岳丛林地带,地幅狭窄,山地比高多在400米以上。这一方向多为石山,山高坡陡,地势险要,天然石洞、岩缝多。
可以想像,41军的穿插途径有多艰险。
       上午10时30分左右。
       天边传来滚滚雷声,越来越响,越来越近,如二战期间大型机群低飞而来。
       从情报上获悉:抢修从念井119号界碑→莫弄镇的5公里急造军路筑成。保障了100余辆坦克和装甲车进入战斗。
       100余辆坦克和装甲车?
       我和两位战友连忙提枪来到村北口。
       在远处灰蒙蒙的崇山峻岭背景下,在广褒田野的地平线上,在两边群山之间,100余辆坦克以及装甲车正如大霸开闸泄洪。
       潮湿的土地虽然没有扬起凡尘,但声势之浩大早已惊动天庭。坦克群没有整齐的矩阵,完全就是打翻了几大筐螃蟹,满田野地铺天盖地扑来,冲啊!
       村庄顿时渺小下来,如果这里是一个被攻击的目标,那么,坦克群就是重重地来,重重地走,不带走任何一片败瓦。
       转眼,陆地坦克在村庄外围沟坎网布的田间上争先恐后掠地而过,如履平地。
       喂!喂!灌溉水沟啊,我心里叫苦不迭。
       这时,水陆两栖坦克沿着军路进村了。面对眼前一辆辆神武坦克,我们几个小兵贴紧屋边站立,成了无知的小孩,忙着瞅这瞅那。
       仿佛,眼前巨物辗地的不是履带也不是轮胎,是今天的历史车轮啊。
       水陆两栖坦克相对笨拙,这与它船头车身的形态有关,越障能力不高,但在水上却是蛟龙。
部分坦克甲板面上,攀附着若干全副武装的军人。他们是41军123师367团(塔山英雄团)2营(加强营)的官兵。
       目送步坦混合主力远去,坦克群的逐鹿驰骋、炮塔上的八一军徽、威武的炮管给人留下极强的画面感,久久不能淡去。
       没过多久,南面纵深方向传来坦克火炮群射,持续十几秒。
       再隔半小时,南面方向又传来坦克火炮群射,持续十几秒,只是声音更为遥远了。
       此时,41军第121、123师穿插主力已经越过莫弄镇,陆续向通农县城急进。
       41军工兵分队和民工随后投入填补修复沿线军路的任务,为后续重炮群以及军用车辆开路。任务完成后,将始终担任炮群的道路保障任务。
       下午3时。
       莫弄镇多个越军坑道和隐蔽工事被炸毁,完成攻歼莫弄镇之敌任务。
       下午5时许。
       121师前卫接近通农县城,立即组织了4个连从两翼合击通农县城。
       经过50分钟战斗,攻占通农县城。
       也正是这个时候,军区后指来电:要求我部派出2名报话员协同作战,要快!
       我领命之后,和小魏拎起背包和装备,夺门而出……
 
       第一季(完)
       第二季(在赶码,敬请耐心等待)
 
小学部  陈仕军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我的军旅故事•79战争.第1季(10-12)-陈仕军
下一篇:我的军旅故事•79战争.第1季(相册)-陈仕军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