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个人专栏 > 彩虹之国 > “丁龙”待解谜题(陈家基)

“丁龙”待解谜题(陈家基)
2022-10-20 09:15:22   评论:0 点击:


“丁龙”待解谜题
 

北京晚报 | 2022年10月19日
▌陈家基
 
       1907年9月从美国Galway邮局寄给Dean Lung的信封(题图左),信封上有“广东新宁白沙千秋里”“进隆万昌”等中文字样。
       马维硕1972年写给子女的信(题图右),信中提到他的父亲叫马进隆,英文为Mar Dean Lung。
 
编者按
       近日,《北京晚报》“人文”栏目刊登了海龙《丁龙后人今何在——跨越两个甲子的传奇》一文,文章介绍了丁龙(Dean Lung)后人在美国的现状,文章提到,陈家基先生是“把丁龙传奇还原为历史的重要推手”。
       2020年8月26日,《北京晚报》“品读”栏目刊登了华人学者陈家基撰写的《“丁龙”是如何找到的》一文,详细介绍了确认“丁龙”身份的过程。
       虽然“丁龙是谁”的谜题已经得到了答案,但是,陈家基在寻找“丁龙”身份的过程中,还有很多谜题未解,同时,还有一些新的发现。
       本期特将这些待解之谜刊登,希望引起更多关注。
 
丁龙赴美同乡的后代在哪
       2019年开始,关于“丁龙”的线索开始多了起来。这一年,学者陈晓平先生披露了一个新的发现:1901年8月21日《中西日报》刊发了一篇题为“业名进隆”的报道。这篇报道中提到美国富商嘉滨咑为加榄巴书院(哥伦比亚学院)设立名“进隆”的奖学金,资助博学的华人到该书院掌教华文。他的仆役是一位叫进隆的华人,也设立了“进隆”的奖学金。这与“丁龙”的经历相吻合,“嘉滨咑”就是卡本蒂埃。“进隆”可能是“丁龙”在美国时使用的中文名字。这是一个极大突破。
       他还发现与“丁龙”同时代,有一名华人Mah Jim也在卡本蒂埃家做事。通过后续研究发现,Mah Jim有个儿子:Mah Chong Dean。他们的籍贯是Sun-ning(新宁,台山的旧称)。
       2020年3月,我开始以Mah Jim和他的儿子Mah Chong Dean为突破口,试图先寻找这对父子的信息。经过一番沟通后,我把寻找范围缩小至台山马氏(上面英文中常见的Mah,推测为马姓的英文)比较集中的地方:白沙镇。后来,在和其他人沟通时,我突然意识到,“丁龙”或许与Mah Jim是同乡,他的全名或许是马进隆。
       正是因为“马进隆”这个名字,我通过白沙镇的专家,与一位在美国的华人取得了联系。这位华人提供消息说,当年捐款给哥伦比亚大学的“丁龙”是他外公的父亲马万昌,他还有个名字就叫马进隆。
       4月中下旬,寻找“丁龙”取得巨大进展。马万昌后人提供了不少关键资料,包括1972年马万昌的儿子马维硕写给儿女的家书;1907年9月和1907年11月H.W.C.(即卡本蒂埃)写给Dean Lung(“丁龙”)的信;1907年9月美国Galway邮局寄给台山白沙千秋里Dean Lung的信封,信封上还有“广东新宁白沙千秋里”“进隆万昌”等中文字样。
“丁龙”的身份就逐渐变得清晰起来,经过各种分析考证,确定“丁龙”为台山白沙镇千秋里的马万昌。在《“丁龙”是如何找到的》一文中,我对确认“丁龙”身份的过程有详细介绍,在此不再赘述。
       回想起来,因为Mah Jim的籍贯信息,我将寻找目标锁定台山,继而在台山误打误撞找到了“丁龙”。“丁龙”身份确定后,他和Mah Jim的关系也更加清晰。
       Mah Jim当时是卡本蒂埃的厨师,他的年龄比“丁龙”大两岁,也是1875年赴美国。根据资料,当时他与“丁龙”一起为哥伦比亚大学捐款。1906年12月27日,哥伦比亚大学校长给卡本蒂埃致信,在信中,校长感谢卡本蒂埃告知他,Dean Lung(“丁龙”)和Mah Jim都已回中国。
       Mah Jim回国后又再次返美长住。1900年和1910年美国人口普查档案中,有他的记录。1913年,他想通过卡本蒂埃把儿子Mah Chong Dean弄到美国,卡本蒂埃还通过香港的朋友帮忙,不过目前没有发现Mah Chong Dean被批准而成行美国的记录。
       不久前,马万昌的曾外孙——现居美国纽约的黄畅泉提供了一些关于Mah Jim的新线索。他说:“与进隆一齐在卡本蒂埃将军家工作的Mah Jim是台山白沙乡间的一个名厨,小时候听外公(即马维硕——注)说过他,台山话叫马沾。外公喜欢美食常叫我烧火,他做菜,不时提起:马沾煮什么什么最拿手的……”
       现在,我知道了Mah Jim的中文名叫马沾。或许是因为儿子无法前往美国,马沾后来自己也返回了台山,并在台山重操旧业做起厨师,因为厨艺而在当地小有名气。
       马沾也是捐款设立哥伦比亚大学汉学系的人员之一,我们不能忘记他。
       如果能根据以上的资料,找到马沾的后人,或许能了解更多关于“丁龙”的故事。
 
丁龙给卡本蒂埃的信在哪
       到目前为止,马万昌后人手里留存的卡本蒂埃写给“丁龙”的信只有两封。通过对这两封信的内容可以看出,他与卡本蒂埃之间的信件来往还比较频繁。而且“丁龙”与卡本蒂埃之间的友情超出了雇主和雇员的关系。
       根据信中内容,“丁龙”以前在美国购买的一些债券,离开美国前没有处理,委托给了卡本蒂埃处理,而卡本蒂埃处理好以后把钱寄回给了“丁龙”。这种事情只能发生在相互信任的人之间。
       在1907年11月17日的信中,卡本蒂埃这样写:
       我收到了你9月26日的信。
       我很高兴知道你收到了你的债券金。很抱歉,金额太小了,但很好,现在的价格要低差不多150美元……
       由于这封9月26日的信是“丁龙”写给卡本蒂埃的,因此这封信应该保留在美国的卡本蒂埃的档案里。根据多位研究卡本蒂埃的专家的说法,他们翻遍了卡本蒂埃的档案文件,都没有见过有这么一封信。不过也有专家透露,卡本蒂埃的一部分书信保存在美国的一个私人收藏者手里,这位收藏者不愿意公布自己手中的材料。这个信息给我们留下了一丝的希望。如果能够找到这位收藏者,说不定能够挖掘到更多两人交往的故事。
 
丁龙回过美国吗
       “丁龙”自1875年踏上美国后不久,就受雇于卡本蒂埃,一直到1905年底离开美国,他为卡本蒂埃服务了30年。从卡本蒂埃写给“丁龙”的两封信来看,他离开后,卡本蒂埃感觉到非常孤独。卡本蒂埃在信中这样写:“我们很孤独”“请再来看看我”(1907年9月17日H.W.C.给Dean Lung的信)。
       在11月17日的信上,则有这样一段话:“我很高兴知道你想再次访问美国。我希望你能这样做。”
       “丁龙”后来再次访问美国并非空穴来风。在马万昌家族内口口相传的故事是,“丁龙”(马万昌)后来曾两次赴美。但问题来了,如果“丁龙”后来真的又去了美国,为何在美国海关移民局里没有发现任何Dean Lung的出入境记录?
       我认为“丁龙”此时不会再使用Dean Lung这个名字,而有可能会使用他回国后使用的本名:马万昌。这个名字的台山话发音用英文字母拼写应该为Mar/Mah Man Chong。如果有条件,有心人可查询美国海关记录,看在1908年至1917年(卡本蒂埃于1918年1月31日逝世)这十年间,是否有以Mar/Mah Man Chong(或近似写法)为名的入境记录。
       在寻找“丁龙”身份时,我们查阅到了马万昌的族谱。根据族谱,他生于咸丰丁巳十一月十四日辰时,也就是公元1857年,这和他在美国填报的出生年份相同。“丁龙”于1936年在自己的家乡去世。在晚年,他把自己在美国的故事告诉了儿子马维硕。几十年里,马维硕对这段往事三缄其口,直到1972年马维硕写信向儿女们讲述这段往事。此后,由于马万昌的后人大部分都移居海外,马万昌晚年和马维硕一起居住的祖屋,在前几年遭受盗窃,许多物品被窃。
       马维硕临出国前把一包材料放在外孙家中的保险柜保管,外孙后来移居美国,几年前他家也被盗,盗贼把整个保险柜偷走了。或许,马维硕交给外孙保管而后被盗的保险柜里面就有马万昌当年再次访美使用的护照等其他资料。因为保险柜被盗,也使得这些历史无法被证实。马万昌再次访问美国的谜题,仍然可以作为中外学者与民间热心研究者的一个课题。我也期待着更多发现。
 
九(二)班  陈家基
错误报告  分享到: